庞琦摹《八十七神仙卷》东壁 实临
意临与创作
古圣先贤言:“积土成山,积腋成裘,积硅步以至千里”,在积累的过程中,逐渐地消化吸收,自然会手随眼高,眼使手灵,创作便是水到渠成,由衷生发。
庞琦临武宗元《朝元仙仗图》东壁 意临
什么是创作?就是在不存在的情况下产生的曰“创”,也就是“始造”的意思。
然而一切事物的发生、发展、创新都离不开继承。艺术家不可能一切都从零开始,要把前人的智慧结晶当作阶梯,而且要比前人更进一步,才能使艺术与时俱进,不断发展。
南宋《八十七神仙卷》太玄真人 原作
所以,在书法绘画艺术创作中,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发展,不断创新。
南宋《八十七神仙卷》是北宋武宗元《朝元仙仗图》的隔代摹本,在线描上,是受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画派的影响,用铁线描画出来的。
其实,《八十七神仙卷》也是意临作品,并且《八十七神仙卷》在形式感上作了深加工,已经不是壁画小样,而是正式白描作品。
庞琦摹《八十七神仙卷》太玄真人 实临
庞琦摹《八十七神仙卷》正是在南宋的版本上“实临”,虽然是实临,但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。
因此,徐邦达先生在庞琦摹《八十七神仙卷》的跋文中写道:“《朝元仙仗图》传世见二本,一在海外,赵松雪定为北宋武宗元笔,所谓小吴生者。一藏徐悲鸿家,则似南宋人模作。庞琦君缩临徐本,询有出蓝之美”。
徐邦达先生的跋文,进一步说明了两卷的传承关系。
北宋·武宗元《朝元仙仗图》 太玄真人 原作
北宋·武宗元《朝元仙仗图》也不是原创,而是在吴道子壁画的基础上意临而成,都是在继承和发展。
庞琦临武宗元《朝元仙仗图》东壁 太玄真人 意临
庞琦先生的意临是向创作又迈进了一大步,从“太玄真人”的形象、气质、神态、心情、服饰、髮饰等诸多方面,都有了自己的审美,形成了自己风格。
武宗元《朝元仙仗图》香山宝相玉女 原作
创作是按自己的审美观念选题材,在形象、内容、构图等等,都达到了随心所欲,形成风格,自成一家。
庞琦临武宗元《朝元仙仗图》东壁 香山宝相玉女 意临
“意临”不是造型不准的托词,也不是摆脱“实临”的束缚,而是艺术的升华,它是一条通向自由创作的路。
武宗元《朝元仙仗图》至灵太极玉女 原作
在这条路上,临摹者将从生到熟、从浅显到深厚;再从繁到简,对自己过去所学会的一切进行取舍,直至找到“自我”,从而达到得心应手而不迷失,这才算真正了解“意临”之精髓。
庞琦临武宗元《朝元仙仗图》东壁 至灵太极玉女 意临
虽然是意临,但是还能保持原作的特点,有取有舍,又能体现摹者的审美倾向,这才是意临佳作。
宗元《朝元仙仗图》海空梵行金童 原作
庞琦先生实临《八十七神仙卷》,意临武宗元《朝元仙仗图》这两幅长卷,人物众多,衣纹稠叠,却能做到繁而不乱,线条流畅,全卷没有败笔。能摹到如此境界,全靠画家的平时积累和各方面的修养。
庞琦临武宗元《朝元仙仗图》东壁 海空梵行金童 意临
南宋的《八十七神仙卷》和北宋武宗元的《朝元仙仗图》,这两卷都是东壁,那么,西壁是什么样子呢?无人知晓。
庞琦先生依照武宗元的思路和笔法,补画出当年玉清昭应宫东、西二壁的壁画小样,成为《朝元仙仗图》东、西两壁的壁画小样全卷,名为《四帝朝元图》。
庞琦原创《四帝朝元图》 西壁 西灵天帝
庞琦画《四帝朝元图》两卷,东壁是意临,西壁是原创。每位仙人只是寥寥几笔,以富于粗细变化的长线,充分显现出服饰的质感和人物的动势。
帝君的袍服、衣带,通过富于变化、流畅精美、刚劲有力、迎风飞动的线条,准确地表现出衣纹转折及肢体运动的关系,继承了“吴带当风”的传统,颇见功力。
庞琦原创《朝元仙仗图》 西壁 北真天帝 袍服衣带
这两卷白描填补了中国壁画史的空白,并可从中得到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启示,也为后世留下两卷精品。
庞琦原创《四帝朝元图》 西壁 西灵天帝 局部
庞琦先生创作的“西灵天帝”,采用兰叶描笔法,有武宗元《朝元仙仗图》的影子,又有自己的特点,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气韵。
永乐宫壁画《朝元图》 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
永乐宫壁画《朝元图》虽然是元代的壁画,但是仍然延续着宋代的遗风,其中“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”与《朝元仙仗图》中的东华天帝相类似。
庞琦创作的《四帝朝元图》西壁中的“北真天帝”,与永乐宫《朝元图》壁画中的“南极长生大帝”遥相呼应。
庞琦原创《朝元仙仗图》 西壁 北真天帝
这卷《四帝朝元图》西壁的创作,虽然“择其善者而从之”,但是并非完全沿袭其技法;“其不善者而改之”,摒弃时代所限和不足之处。
庞琦先生取其意,效其神,发挥自己的笔墨优势和技巧,在人物塑造方面,从神态到气质,均贯穿着“清净典雅,庄严神圣”的基调,体现出庞琦先生独特的审美观。
庞琦原创《朝元仙仗图》 西壁 北真天帝 局部
临摹目的是创作,临摹只是一个学习过程,最终可以达到“得鱼忘荃”之境。那么庞琦先生已经能够创作出精品佳作的时候,何须再依赖帮助你走向成功的那些摹品呢?
这是庞琦先生有关两宋白描的一个研究课题,一边考证一边画,便产生了一系列画作。在这里又可以用来谈临摹的重要意义,例举一些实证。以后将专门谈那个研究课题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