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八十七神仙卷》为间接摹本
十二、《八十七神仙卷》是初稿的间接摹本
在《八十七神仙卷》中有几处不合理的地方。我分析,这应当是多次传摹而造成的。这是由于《八十七神仙卷》的作者没有见过武宗元的《朝元仙杖图》原件,依照多代再传摹本临摹所致。
1、凭几误画:在《朝元仙杖图》中“皓华素灵玉女”双手捧的那件凭几,是三足立在床榻上的一种家具,相当于椅子的靠背。
《仙仗图》与《神仙卷》两卷凭几比较
本来武宗元已经把凭几的两条前腿画得太靠后,而《八十七神仙卷》中把这两条前腿画得更靠后,重心偏离,三足无法鼎立。好像放在案头的牛角形装饰物。可见《八十七神仙卷》的作者没弄清此为何物,越画越走样。
凭几的正确画法
2、甲片简化:在《朝元仙杖图》中,卷尾那位“持剑金刚”的三角形甲片中间有中心线。“吐火金刚”三角形甲片中间有双重中心线,这种画法在宋代较为流行。
《仙仗图》与《神仙卷》甲片简化比较
按说武宗元画稿子,只有简化,不会增添。但是他还是能够如实地画了出来。而在《八十七神仙卷》中,这两位金刚的三角形甲片都已经简化,只有轮廓线,没有中心线。不知是在哪一代摹本开始简化的。
《仙仗图》与《神仙卷》甲片简化比较
3、裳上添花:在《朝元仙杖图》中,卷尾三位金刚腰间的袍肚上有花纹,其余所有神仙身上全无花纹。在《八十七神仙卷》中除此之外,卷尾“托花盘玉女”身穿的锦裳,上面画有花纹。不知在哪一代摹本开始添加的。
《仙仗图》与《神仙卷》裳上添花纹比较
4、情节变化:在《朝元仙仗图》中,卷首有一个异常情节:“太极仙侯”右手以笏板伸到前方,碰触“西灵玉童”,并指向“扶桑大帝”的脊背。从眼神看,似乎在说“扶桑大帝”的闲话。“西灵玉童”猛然回头,惊异地看着“太极仙侯”。这是武宗元按吴道子原壁画照抄的,应当是原创壁画情节。
《仙仗图》与《神仙卷》情节变化比较
而在《八十七神仙卷》中“太极仙侯”与“西灵玉童”面无表情,姿态也不明显,把这一情节淡化为无有。
5、头光有无:在《朝元仙仗图》中,“扶桑大帝”被画得很矮,没画头光,与众仙区别不大。显然,武宗元觉得这个形象很多余。这一点预示,将为壁画重新设计,埋下伏笔。
在《八十七神仙卷》中“扶桑大帝”被美化。画家觉得这是一位天帝,头光还是要有的,便画上了头光。使画中情节正常化。说明后来的画家,是在按自己的意图所画。
《仙仗图》与《神仙卷》头光有无比较
6、两卷的时间差:这两卷白描的特点,区别巨大,有本质上的不同。
《八十七神仙卷》这一摹本,绝非作者直接对着武宗元《朝元仙仗图》只临摹一次,就能在风格上形成如此的高反差。
中国古代文人的思维方式往往是“渐变型”的,与西方人的“开拓型”不同。古代文人做事习惯于因循,尊传统,重师承,循序渐进。所以,不会使作品在短期内有很大跳跃式的波动。
从前面讲过的种种迹象来看,此卷的确是经过多次临摹、不断调整、长期深加工,才雕琢出如此绘画面貌。这需要走很长一段路,也标志着艺术的发展要有一个酿造过程。正如黄宾虹所说:“唐画如麯,宋画如酒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《八十七神仙卷》作者何人,下集再谈。
(待续)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